Page 23 - 104年10月消防月刊
P. 23

Work Discussion  工作研討










                 6. 與家人對話:千萬不要推開親近的家人。                          人員是否有災後壓力創傷反應產生的症狀,一般

                 7. 與 親 友 對 話、 社 會 的 支 援(social                 觀察的方式可分為平時、救災現場、聚會中及聚
             support):接納自己的所作所為,對話之外,還                          會後 4 部分,說明如下:
             要用心傾聽。                                                 1. 平常的樣貌:觀察參與救災的同仁是否對
                 8. 修正人際關係:從思考及語言層面,修正                          酒精或尼古丁依賴?是否對任一藥物依賴(如:

             自己的言行,重新修正人際關係。                                    安眠藥、抗憂鬱藥等)?是否朋友很少、總是自
                 但是,憂鬱的時候不要做太大的人生改變。                            己一個人不和人來往(屬於太認真的個性)?是
                 在此,亦有參與學員提問那松井豐教授跟幾                            否有精神疾病或憂鬱症病史?曾經失去什麼?

             田教官平時是怎麼紓解的,結果幽默的松井豐教                                  2. 救災現場:觀察參與救災的同仁是否出現
             授回答他的紓壓方式是喝酒、而幾田雅明教官則                              急性壓力創傷反應?如前面介紹過的急性壓力創
             是泡澡,令人莞爾。                                          傷生理症狀、過度警醒症狀、解離症狀,是否曾

                 在組織層面的預防部分,松井教授則談到,                            發生造成內疚自責的事件?
             除了預想各種程度的災害,進行訓練和教育訓練                                  3. 聚會中:於災後小組團體聚會中,參與救
             外(瞭解重大事件可能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                              災的同仁是否出現不同以往的行為和樣貌(如:

             最重要的是增進隊內的交流與溝通,即營造容易                              盜汗、抖腳等)、持續亢奮狀態,如:反常多話、
             說話的環境,這是松井教授一再強調的重點,特                              焦慮不安、煩躁、批判性、展現不適當的強烈情
             別是分隊長必須接受傾聽的訓練。                                    緒表現(過度警醒症狀)、記憶模糊不清、實際
                 (二)救災中的預防對策                                    經驗卻不太實際(解離症狀)、提到瞬間經驗再

                 救災過程需要完整的裝備、確保安全、提供                            現(Flashback)或經驗再現(經驗再現症狀)、
             情報、救災現場的風險評估與休息,其中休息部                              明明經歷過許多事情,卻不想談(逃避症狀)。
             分,松井教授提到用餐、水分補給為「必要的工                                  4. 聚會後:要求個別接觸參與救災的同仁,

             作」,應在救災現場設置休息區,提供救災人員                              瞭解是否有日常生活的問題(如:無故缺勤、工
             休息。                                                作效率低落、人際關係發生問題等)。
                 因應救災現場(on site support),盡可能距                       (三)事後照護

             離現場遠一點(走路也可紓壓)、若有壓力創傷                                  在災害發生後,針對災後壓力創傷可進行
             生理症狀時,可先紓緩症狀,再行動;盡量不要                              的事後照護,包括持續支援(demoblization)、
             孤單一人,救災人員應互相照應,以防突發的行                              進行即時減壓團體(Defusing)或個別諮商、確

             為,並防止孤立感加深,確保安全感。這裡也提                              保可充分休息的區域(如:清潔的場所、水分、
             到,身體的接觸,有時亦是人身安全的威脅。如                              食物,尤其是糖分攝取)、避免加班補假,不要
             發生人格解離或過度警醒症狀時,提醒自己該回                              連續上班、進行減壓團體(Debriefing)或個別諮
             到現實。亦不要勉強誘發情緒。                                     商、後續追蹤(郵寄填寫好的自我診斷檢查表)、

                 救災人員經歷救災現場後,不論在生理、心                            mail 或電話諮商。
             理或行為上,均會產生許多的反應,但大部分救                                  針對急性期的壓力創傷照護,同仁可透過
             災人員未必會主動表達他們的感受,此時,分隊                              檢核表對自己壓力創傷反應有所認知、好好休養

             長應透過觀察,進行風險評估,來瞭解這些救災                              和靜養(使自己好睡、有食慾、排便順暢,以紓




                                                                                   消防月刊 2015.10            2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