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5 - 教科書(電子書)
P. 335
八 情緒曲線及暴力風險評估
暴力威脅一直是到院前救護面臨的風險之一。 能因為行為造成的後果,出現自責、憂鬱、焦慮的
美國研究資料顯示,接獲的任務中,有 14% 的比 情緒 (Post-crisis Depression),甚至可能伴隨自
例與暴力行為有關,而在整個救護運送過程中,有 我傷害的行為。
高達 5% 的比例會發生暴力行為。大部分的暴力行 若救護技術員能提前注意並辨識病人處於情緒
為並不是病人的最初反應,而是在處置過程中因病 曲線的哪個階段,可以幫助評估現況,以採取適當
人緊張或焦慮加劇導致的結果。 的介入手段。如果危機介入處理得當,成功移除刺
第十一章
病人暴力行為的情緒曲線分為 5 個階段(圖 激源、協助病人轉移情緒,讓病人回到情緒基準
11-2)。在誘發階段 (Triggering event),病人可 線,則可讓病人、家屬和一線人員都減少受傷。若
03
能會受外在環境刺激或內在症狀的影響,誘發暴力 評估無法讓病人冷靜下來,才考慮使用約束,切記
行為急症之評估
攻擊的情緒。持續刺激下若沒有有效的介入,會導 約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病人及他人安全,不是為了
致情緒升溫 (Escalation)。當累積的情緒達到高峰 懲罰病人。
無處宣洩,到達危機階段 (Crisis),就會出現暴力 表 11-4 暴力風險評估工具
攻擊。判斷現場危機是否一觸即發,則可以用「眼、 口訣 內容
耳、鼻、舌、身、意」的暴力風險評估工具(表 眼 面露兇惡、瞪視、懷疑眼神、不看人
11-4)。 耳 幻聽、因為症狀干擾聽不到外界聲音
暴力發生後,病人的情緒在高原期逐漸平復 鼻 呼吸急促、焦躁不安無法緩解
(Plateau or Recovery),已經在現場有暴力行為發 舌 聲調尖銳、音量大聲、語速快、敵意的用詞、喃喃
自語、妄想
洩過情緒的病人,可能會在救護技術員到場時相對
攻擊的舉動、來回踱步、無法靜坐、身體突然改變
身
鎮定,現場關係人反而驚慌激動。不過若持續刺 姿態、揮拳、用拳頭打東西
意 先前的暴力意圖或舉動
激,會衍生下一波暴力行為。病人情緒平復後,可
潛在的持續攻擊
危機
( 階段三 )
升溫 危機後抑鬱
( 階段二 ) ( 階段五 )
誘發事件
( 階段一 ) 平靜階段
刺激源的影響消失
重新達到身心平衡
高原或降溫
回到情緒的基準線
( 階段四 )
情緒基準線
圖 11-2 潛在暴力行為的情緒曲線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