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110年中級救護技術員教科書
P. 210
第九章 常見創傷評估、處置與情境操作
五、骨折與脫臼的固定原則與技巧
固定的目的在於限制受傷的患部移動以降低疼痛及軟組織的再傷害,並且能夠達
到持續的出血控制;大部份的傷患皆能以原姿勢固定,除非傷患的遠端脈搏摸不到或
是送醫時間超過 30 分鐘或是該姿勢已經影響到搬運後送,才會考慮患處的復位(拉直
患肢),若過程中,傷患明顯疼痛或是牽引有阻力時應立即停止牽引。無論使用何種
設備或材料進行固定,原則如下:
(一) 穩定傷患生命徵象為第一優先。
(二) 對於懷疑有骨折的患處,都須當作骨折來處理。
(三) 儘量減少患處的位移。
(四) 評估患肢遠端脈搏、感覺和運動功能。
(五) 選擇適當的固定器材。
(六) 將患肢以原來姿勢固定,但患肢不正常位置會阻礙搬運時,可嘗試拉直(復
位)肢體後再固定。
(七) 必要時於骨突處加以護墊保護。
(八) 固定範圍需超過患處上下兩個關節。
(九) 固定應鬆緊合宜。
(十) 再度評估患肢的遠端脈搏、感覺和運動功能。
(十一) 視情況適度的抬高患肢或冰敷以減緩疼痛及軟組織腫脹。
六、截(斷)肢的處置
當組織完全與肢體分離,就全然喪失營養和氧氣,這類的損傷稱作截肢或斷肢。
創傷性截(斷)肢從受傷後至接受重建手術的時間與肢體的預後有絕對的關係,若缺
血時間愈久,神經或肌肉損傷可能已無法回復,下列為截(斷)肢的處理原則:
(一) 用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食鹽水輕輕沖洗清理截斷患處。
(二) 患處予以無菌紗布止血包紮固定。
(三) 用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食鹽水潤濕無菌紗布,將截(斷)肢覆蓋包紮,放置在
乾淨的塑膠袋或容器中;再準備另一個塑膠袋,裡面放冰敷包或冰塊,將原本
的袋子放入新準備的袋子內,保持隔水保冰方式,不要直接冷凍斷肢,並在最
外層袋子標記上斷肢的位置及時間,連同該名傷患一起運送到最近能處理的醫
療機構(創傷中心)。
截(斷)肢部分若愈長時間處在缺氧狀態下,就愈不容易成功接回;把截(斷)
肢利用降溫而非冰凍,目的就是希望能減少其代謝速率並延長成功接回的關鍵時間,
但不要為了找尋遺失的斷肢卻延誤病人送醫,若還是無法找到,相關人員應留在現場
- 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