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中級救護手冊
P. 25

(一)  因災害或意外事故急待救護者。

              (二)  路倒傷病無法行動者。

              (三)  孕婦待產者。

              (四)  其他緊急傷病者。

            七、  大量傷病患:依緊急醫療救護法施行細則第 2 條,指單一事故、

                  災害發生之傷病患人數達 15 人以上,或預判可能達 15 人以上者。


            八、  緊急醫療救護人員(簡稱救護人員):依緊急醫療救護法第 4 條,

                  指醫師、護理人員、救護技術員;依緊急醫療救護法第 24 條,

                  救護技術員分為初級、中級及高級三類;依緊急救護辦法第 2 條,

                  救護人員指直轄市、縣(市)消防機關執行緊急救護任務之人員。

            九、  急救責任醫院:依緊急醫療救護法第 37 條,直轄市、縣(市)衛生

                  主管機關依轄區內醫院之緊急醫療設備及專長,指定急救責任

                  醫院。


            十、  醫療機構:依醫療法第 2 條,指供醫師執行醫療業務之機構。

            十一、  空中救護:依救護直昇機管理辦法第 2 條,其範圍如下:


              (一)  空中緊急救護:緊急傷病患到院前之現場與送醫之緊急救護。
              (二)  空中轉診:離島、偏遠地區醫院重大傷病患之轉診。


              (三)  移植器官之緊急運送。




            第三節                緊急醫療救護法立法目的及沿革



            一、  立法目的:依緊急醫療救護法第 1 條,係為健全緊急醫療救護

                  體系,提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以確保緊急傷病患之生命及健康。


            二、  立法沿革:自民國 84 年制定公布以來共歷 5 次修正。

              (一) 民國 84 年 8 月 9 日制定公布:第一次頒布全文共 55 條,為國內

                   緊急醫療救護母法,開啟緊急醫療救護里程碑。


              (二) 民國 89 年 2 月 9 日第 1 次修正緣由:

                 1.  配合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精省) ,將省(市)政府修正為

                   直轄市政府。

                                                           2-3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