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106年6月消防月刊封面
P. 47
Work Discussion 工作研討
先以需要協助活動之病人,以輪椅、推床、助行 (staging evacuation),以及對類似門診具行動
器輔助,由家屬或救災支援人員逕向疏散方向疏 力病患,方採整棟避難(Total evacuation)。
散,第三優先再以重症或危重病人使用醫療設備 綜上,對於 OR、ICU、CCU 或 RCC 等重症病
(呼吸器等),則由醫護人員準備妥善後予以疏 患,由於必須臥床並配合維生系統移動,如單位
散,並與接受單位聯繫,告知需協助重點及需備 區劃非起火源,原則就應採就地避難,如在單位
用之物品。 內起火,最多移動至鄰近防火區劃,但是必須先
前述所稱「優先」,在應變上還是同步進 考慮每床 2.8 平方公尺的待援空間,以及銜接的
行,由於急重症病患需用之重要儀器、醫材及物 維生氣體與抽吸管路等持續維生相關規劃;如採
品,必視實際需求隨病患疏散,例如呼吸器、移 取重症單位空間就地避難,就必須確認區劃完整
動式生理監視器、攜帶式抽痰機、電擊器、急救 來避免濃煙的侵入;對於推床水平避難,就必須
車與急救設備、病患病歷與維生藥物等;甚或病 考慮水平非起火空間的區劃完整性;對於採階段
患無法行走,必須以採用輪椅、小推床、擔架等 避難到達起火樓層下兩層,以及整棟避難到達避
搬運器材,或以床單、被單等做為主要運送輔助 難層,就必須確保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之梯道間
工具垂直疏散時,除準備疏散時間很長外,在移 垂直區劃的完整,整棟醫院才能針對病患行動力
動過程中也容易造成其它病患避難與臨床應變作 來落實,並確保不同避難策略的實踐。
業的障礙,而這些醫療照護環境特性的火災緊急 (三)消防「危險源」常是醫療照護的「維
應變作業,就與消防慣用於一般公共場所應變演 生源」
練有很大的區別。 消防單位為確保火災搶救或人命救助時安
(二)避難策略需考量病人行動力 全,經常會要求火災現場斷電與斷氣,但高度依
以往醫院等醫療照護設施火災緊急應變,多 賴穩定電源之維生設備,如無法在斷電同時迅速
循慣用整棟避難模式,亦即所有病患遇火警時, 得到緊急發電機供電,就必須依賴設備本身不斷
必須由病室經走廊到梯廳,進入梯間做垂直移動 電系統(UPS)做短時間的因應,如緊急電源無
疏散到避難層,但經多次火災實例發現,如此大 法順利供電,氧氣等醫療氣體、抽吸與維生等設
規模的避難,必須迅速動員龐大應變人力,特別 備無法發揮功能,就會直接衝擊病人安全;因
是深夜臨床第一線應變人員(first responders) 此,醫院評鑑條文 1.6.4 訂定醫院安全管理作業
最少,做整棟垂直疏散實在難以實踐,加上我 規範,將用電安全管理、易燃物安全管理與開刀
國醫院很多 10 層以上醫院建築,消防救災與病 房、加護病房之消防安全納入必要評核項目,除
患救助不易由外部高空作業車進行,因此近年多 避免用電設備與醫療氣體等直接產生危害外,更
參考美國國際醫療委員會(JCI,Joint Comission 要考慮在災時穩定持續的提供維生功能。
International)引用美國防火協會(NFPA, National 另外,醫院電力設計與電氣危害必須也別於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的建議,對醫院不同 一般場所的思維,如一般建築物廣為採用的接地
行動力病患應採取不同的避難策略,亦即重症單 或漏電保護開關,其動作值是 30 毫安培(mA),
位病患採就地避難(defend-in-place)、需臥床病 這樣電流對一般人不會造成傷害,但在醫院很多
患採水平避難(horizontal evacuation)、需輪椅、 空間卻是不適用的。例如醫療器材對心臟直接漏
拐杖等輔具行動速度較慢病患,協助做階段避難 電如超過 10 微安培(µA)時,會造成對病人
消防月刊 2017.6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