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消防月刊》-107年8月號
P. 18

專題報導
                                                                                        Topic Report








































                          ▲ 圖1:大型災害IMS體系架構圖 資料來源:Ronald W Perry,”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s in Disaster management”,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2003

             因此,Brunacini於1985年改變指揮體系的功                        美國IMS的組織架構

             能,增加危險物品處理小組、技術救援小組、                                  IMS為一個彈性組織架構,可依據事故需
             疏散小組、EOC、警察機關等單位及功能,                              求以及機關功能進行調整,重點在於整合各機

             最終由NFPA於1985年將其體系縮減並改造成                           關資源,IMS之功能必須包括搜索、救援、救

             適合處理小型災害的運作架構,這個經過修正                              護、危險物品辨識及減災、火勢控制、人員疏
             的體系就稱為IMS,這個IMS最佳的功能在於                            散等等;以恐佈生化攻擊事件為例,當生化藥

             平時即能使用,2000年IMS經過NAPA正式認                          劑經過攻擊及散佈後,監測工作通常必須維持

             證,IMS目前廣泛的被美國、加拿大、澳洲以                             一段時間,才能確定汙染範圍以及牽涉之相關
             及英國消防隊使用。                                         區域,此時通常橫跨多個政府以及機關,始能

                  IMS的目標在於整合資源,事前的計畫                           協調、對應、調查。

             以及明確的事務分工,可使災害所需資源經由                                  在所有IMS系統架構中必須包含事故現
             災害現場指揮官要求後迅速供應至災害現場,                              場指揮官,由於IMS體系著重於功能性角色扮

             IMS的基本成員必定包含警察、救護及消防人                             演,而非特殊機關處理特殊事件或擔任指揮

             員,由於上述人員大多平時備有裝備或武器,                              官,通常第1梯次抵達事故現場之消防隊或警
             且24小時隨時可出勤務,尤其當遭遇恐怖重裝                             察人員,將擔任起初期事故指揮官之角色,並

             武器攻擊時,此類人員才具備有反應及反抗的                              且在每件事故當中,始終必須至少有1位指揮

             能力。                                               官於現場指揮,圖1為典型IMS架構。

                                                                   其中,指揮官下層設有5個部,分別為行


                                                                                                              15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