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中級救護手冊
P. 236
註1:
詢問孕婦或家屬預產期(即滿40週那天),也可由新生兒身體特徵
來判斷是否足月,足月兒手掌腳掌會有掌紋、身體多處已長有體毛、
外耳有成形皺褶等。
註2:
可溫柔的將新生兒的手向上拉再放開,正常肌張力的新生兒馬上
縮回並呈現彎曲姿勢,甚至會揮舞肢體;若放開後新生兒的手呈現
自由落體般掉下後不動,則為軟癱無肌張力。
註3:
新生兒常規照護包含擦乾、擺位維持呼吸道暢通、毛巾或錫箔紙
等包覆保暖,或直接以皮膚貼著皮膚的方式靠置於母親身上再覆蓋
衣物來維持新生兒體溫,並進行不定時的持續觀察。對於呼吸正常的
健康新生兒,不建議常規抽吸口鼻,因可能刺激迷走神經而造成心搏
過緩。
註4:
可將捲好的毛毯、摺疊好的條狀三角巾或多塊堆疊的乾淨紗布
墊置於新生兒肩膀下方,使其頭部輕微伸展來維持呼吸道暢通。
註5:
通氣速率每分鐘為40~60下(約為每秒一下),通氣15秒約為15下,
因醫學證據顯示100%氧氣可能對新生兒造成傷害,故此時建議給予
氧氣流量約為6~10 L/min。
註6:
在到院前若設備允許的情況下建議使用,因胎兒剛出生的循環
尚在適應與轉換階段,嬰幼兒血氧監測儀的感測器需置放在右手或
右耳方能正確量測。醫學研究指出測量心跳時,聽診心音較觸診脈搏
更為準確,而心電圖監測儀又比血氧監測儀準確。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