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106年2月消防月刊(全)
P. 33
Work Discussion 工作研討
■圖 7 日本火警警報設備―區域連動通報。
行動,這是屬於緊急情況下的公助含義,但以推 務界的交流,並納入文化局、廟方管理人、街坊
行文化資產保存的觀點來看,公助活動文化局的 里民共同參與理解文化資產的火災風險與評估方
合作是不能缺少的,文化資產的新指定、登入以 式。將「國際文化資產保存作法」與「防災思維」
及文化資產的辨識方式,皆需要文化單位人員平 透過本次活動導入傳統的消防演練中,使參與人
時緊密的合作;京都府文化財保護課一年會有 4 員了解,要保存文化資產及改善其面臨的火災風
次講習,向京都消防局說明京都新增加的文化財 險,並非單靠消防單位習知的滅火搶救演練;消
名單及位置,京都文化與消防單位重視情報交換 防單位扮演的角色應該是要透過專業引導古蹟管
並且密切合作,在京都文化財遭遇災害時,即通 理者進行風險評估,並針對風險進行改善作業,
知文化單位進行協助處理,以達搶救行動及殘火 即使無法一次到位的解決所有潛在風險,也要能
處理不會對古蹟造成 2 次損害。 逐步的改善,才能漸漸降低古蹟面臨的火災風
在火災情境下當自助、共助的滅火行動皆失 險。在形成古蹟防災文化上,強化文化資產自主
敗而進入到公助之階段時,此時與傳統消防演練 防災機制為一重要課題,引導建置強化古蹟自主
不同的是,對於每一座獨一無二的古蹟,廟方管 性防災設施,可藉由法定消防設備(如:火警自
理者與里民經過風險辨識、風險評估而瞭解其重 動警報設備)加上非法定消防設備(放水槍、可
要文化資產位置與特殊性,故可以進行引導消防 單人操作的加壓水管等)來達成,建立古蹟災害
人員進行搶救或指引動線避免不必要的搶救行動 初期防護能力,並由古蹟管理者進行日常用火、
造成 2 次損害。不論平時互相交流,或是災害發 用電檢查與定期防災演練,推動管理者與地區住
生時協助文化資產搶救,文化單位與消防單位都 民的互助合作機制與共同防災意識,以落實災害
應能保持密切合作關係。 風險評估、災害預防、災害搶救,保存古蹟、重
視古蹟周邊的火災安全凝聚成共識,形成防災文
五、結語
化,由廟方、周邊里民、住民傳承下去。
該次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透過學術與實
消防月刊 2017.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