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消防月刊》-107年7月號
P. 76
災害性地震目前還無法預測,因此每個人對天 中廣新聞/葉柏毅,2012,3:311大地震的最寶
災的認知行為,可直接影響到他面對「災害應 貴教訓:人民當自強,中廣新聞速報,2012年3月
12日。
變及處置作為」的選擇。
世 界 銀 行 「 天 然 災 害 熱 點 : 全 球 風 險 分 析 」
為了提前自我保護,我們每個人均應有
(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自我防災」的觀念及體認;對具有「災害危 Risk Analysis )網頁,http://publications.
險潛勢地區」的民眾,則應採取「預防性疏散 w o r l d b a n k . o r g / i n d e x . p h p ? m a i n _
撤離」的積極作為,如此才可減少天災所造成 page=product_info&products_id=22114
比 利 時 魯 汶 天 主 教 大 學 的 「 災 害 流 行 病 學 研
的傷害;又災害是具有關聯性的,每個人都應
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俱有「向災害學習」及「與災害和平共存」的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CRED)所建立的
體認。 緊急災難資料庫(EM DAT)網頁,http://www.
因「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隨時將國 cred.be/
內、外重大天然災害之實例予以檢討,落實防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11,2:中央氣象局業務簡
報。
災資訊分享與學習平臺。並應秉持馬總統對
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Maplecroft)“2011年
全國防救災人員的宣示:「料敵從寬、禦敵從
天然災害風險圖輯(the Natural Hazards Risk
嚴、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防災重 Atlas)”網頁,http://maplecroft.com/
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的嚴肅態度,妥為因 許銘熙,2012,1:2011重大天然災害回顧借鏡與
應處置。如此的話,當可厚植防災、減災、離 省思,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100年度
成果發表會簡報檔。
災、避災的觀念及原則,進而才能減少任何災
陳正改,2010,12:我國災防科技研究之回顧及
害甚至複合型災害的損失、衝擊及摧殘。
展望,消防月刊2010年12月號,38~43頁,內政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大自然,但是我們可以
部消防署出版。
改變面對大自然的態度!先賢先哲再三告誡我 陳正改,2011,4:天然災害防災對策知多少,科
們:「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防 學研習,第50卷第4期,56~57頁,國立科學教育
館出版。
災就是必要的措施及成本」。
蕭乃祺,2011,8:臺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
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介紹,災害防救電子報第73
六、參考文獻及資料
期,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行。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2011,6:總統領軍 複合災 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United Nations
害政軍兵推,2011年6月21日。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y o f D i s a s t e r
中央社,2012,1:UN:去年災損3,660億美元, Reduction,UNISDR)網頁,http://www.
中央社日內瓦綜合外電報導,2012年1月19日。 unbrussels.org/agencies/unisdr.html
中央社,2012,3:311大震 死亡失蹤者近2萬,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2011,12:天災不
中央社新聞速報,2012年3月11日。 斷的2011全球災損創新高,2011.12.17.A1版。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九日電,2012,3:強震
預測不息 日本防災升級,2012年3月10日。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