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消防月刊》-107年7月號
P. 74

傳統宗教信仰「媽祖」相近,具有保佑祈福及                              關領域跟上世界潮流。

               與自然和平共處之含意。                                           本計畫為臺灣首次執行之全新領域計畫,

                   系統的整體設計,係用海底光纖電纜由建                            雖困難重重,惟經努力後,已順利地跨出艱辛
               置於宜蘭頭城的陸上站向外海鋪設,總長度約                              的第一步,並且在國內海洋科技與水下技術方

               45公里。纜線接近尾端處裝置1個科學觀測節                             面,已實質上獲得許多難能可貴的經驗。

               點,連接多種觀測儀器,水深約280公尺。                                  未來若能在經費允許下,繼續延伸海底電
                   觀測儀器以地震儀與海嘯壓力計為主,                             纜長度,並增設多套地震海嘯與各式海洋物理

               以進行地震與海嘯防災作業。觀測儀器連續觀                              觀測儀器,以期充分展現防災減災,及探索海

               測的資料透過光纖海纜,可以即時傳送回陸上                              洋資源之重要效能,除達成擴展監測範圍,與

               站,並藉由陸域傳輸線路傳至中央氣象局,與                              提升地震海嘯預警能力之目標外,並將可促進
               現有陸上之地震觀測站整合,執行海陸地震聯                              國內海洋與水下科技研究發展的能力。

               合觀測。
                                                                 (四)加強與國內政府機關合作
                   此觀測系統已於2011年12月完成建置並開                         1. 與民航局簽訂「氣象資料與預報模式系統作
               始啟用;未來氣象局將會視作業的具體成效,                               業技術合作協議」。

               繼續申請經費來延伸纜線長度,以及增設觀測                              2. 與經濟部水利署及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合作,

               儀器。                                                委託美國共同開發「定量降雨估計與預報作
                   海纜觀測系統即時監測的效益:(1)有                             業系統」(QPESUMS)。

               效監測東部外海強烈地震,縮短測報時間和提                              3. 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簽訂「環境品質監測及

               高準確性,爭取10到數10秒的應變時間,提升                             預報作業技術合作協議」。

               強震預警能力;(2)有效建立臺灣近海發生                              4. 與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簽訂「氣
               海嘯時之預警功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象與地震測報資訊在核安及綠能之應用合作

               (3)監測龜山島海底火山活動,減低火山活                               協議書」。

               動可能對核能發電廠,及北部生活圈造成的重
                                                                 (五)加強國際合作與擴大國際參與
               大災害;(4)觀測海底微小地震,加強了解
                                                                 1. 持續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
               臺灣鄰近地區地體運動;(5)促進臺灣海洋
                                                                   簽訂「臺美氣象預報系統發展技術合作協
               科學與水下科技之研究發展。
                                                                  議 」 ; 並 與 美 國 大 氣 科 學 研 究 大 學 聯 盟
                   由於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地震帶上,又
                                                                  (UCAR)簽訂「臺美氣象先進資料同化與
               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碰撞擠
                                                                   預報模式系統發展技術合作協議」;另與美
               壓之地震活躍地區,如何避免強烈地震、海嘯
                                                                   國國家氣象局(NWS)簽訂「臺美科學及氣
               或海底火山等重大天然災害對臺灣經濟建設體
                                                                   象技術系統支援合作協議」,以提升臺灣的
               系造成致命的衝擊,建置即時傳輸之海底地震
                                                                  氣象預報技術及水準。
               海嘯觀測系統不僅符合需求,亦可使臺灣於相



         72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