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消防月刊》-107年7月號
P. 69

消防天地
                                                                                    Firefighting World






             媲美日本。

             2.建置區域降雨雷達網

                  臺灣於1966~1970年之間,獲得聯合國
             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經費補助及技術支

             援,氣象局得以先後在花蓮美崙,及高雄壽山

             建置2座傳統的氣象雷達站。但由於受到中央
             山脈地形之阻隔,當時的花蓮及高雄氣象雷達

             站無法全面的監測到,臺灣北部及東南部海面

             的鋒面系統及颱風之行蹤。

                  在交通部及行政院的全力支持下,氣象局
             於1996年先在瑞芳五分山頂建置完成臺灣第1                                ▲ 圖4-2:中央氣象局都卜勒氣象雷達觀測網
                                                                    連涵蓋圖
             座最先進的都卜勒氣象雷達站;而後接續又有

             墾丁(2000年)、花蓮(2002年)及臺南七股                          網格資料給各防救災單位作進一步的研判與應
             (2002年)3座最現代化的都卜勒氣象雷達站                            用,以降低水災災損的衝擊,使人民生命財產

             之建置,終於構成完整的氣象雷達觀測網連,                              安全獲得更大的保障。

             得以涵蓋整個臺灣地區及460公里範圍內的周                             3.更新氣象衛星資料接收系統
             圍海域(詳見圖4-2)。                                          中央氣象局於1981年代就已建置1座現代

                  有鑒於颱風豪雨災害嚴重威脅臺灣地區民                           化的氣象衛星接收站,可接收並處理日本的地

             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因此,負責水利防災業                              球同步氣象衛星(GMS),及美國的繞極軌道

             務的經濟部向行政院提報「水災災害防救策進                              衛星(TIROS-N/NOAA)。目前此氣象衛星
             計畫(100~104年)」;其中有關「降雨防災                           接收站每小時可以接收1次的衛星數位資料,

             雷達站規劃、測設與興建(含用地取得)」乙                              並可作多樣影像處理及複疊天氣圖,對天氣分

             案,奉行政院指示由中央氣象局辦理;於是氣                              析與預報作業精確度之提升甚有助益。
             象局提出「建置區域降雨雷達網執行計畫」。                                  但氣象衛星科技的發展非常的快速,全球

                  依據此計畫,氣象局將於臺灣地區建置3                           氣象衛星的整體架構、所載遙測儀器及其性能

             站區域降雨雷達。當區域降雨雷達網建置完成                              約每10年就會有1次大更新。為了迎合時代朝
             後,將可納入中央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溢淹地區                              流,因此氣象局於2006年向交通部及行政院提

             水情與災情監控網,如此即可預先掌握近年淹                              出「氣象衛星設備暨軟體更新計畫」,以建置

             水較嚴重的區域排水、海岸及中央管河川溢淹                              現代化的氣象衛星資料接收站,並對現有的設
             等地區的水情變化。                                         備及周邊設施進行必要的更新。

                  另可對易淹水目標區的區域性暴雨資訊做                               本計畫執行期間長達8年(2006~2015

             高解析度的定量掌握,並可即時提供數位雨量                              年),目前已於桃園縣新屋鄉完成固定天線與



                                                                                                              67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