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戰術緊急傷患救護訓練手冊(TECC)
P. 87

09      檢傷分類




               五、病人流追蹤(Patient flow)



              國內經過數次災難事件的洗禮後,眾多專家開始                             有公文書地位,不能被其他資訊疊加修改;至於非
            注意到病人流追蹤的議題。病人流追蹤包括病人流動                             一站通縣市,則可透過救護紀錄表單號 (TEMSIS

            (patient flow) 與追蹤 (tracking) 的概念。20 多年前,           ID) 來事後串連救護紀錄。
            到院前救護單位就已經利用傷票來標示嚴重程度與使                           ・可以允許一場大傷案件中設立多個 CCP。

            用流水號進行傷患交接與追蹤。                                    ・不硬性規定現場需要先使用其他嚴重度標示器材,
                                                                對於沒有使用拍拍尺或膠帶系統的縣市,得以傷票
              但由於要好好固定傷票會需要額外的時間,因此
                                                                作為唯一的嚴重度標示器材。
            更快速的嚴重度標示,例如在額頭做記號,在手臂打
                                                              ・   電子傷票紙質防水,且 QR code 本身有一定抗污
            拍拍尺,或是使用膠帶系統綁在傷患肢體上來標示檢
                                                                損能力。
            傷等級,這些作為通常會在現場救護的初期就被採用
            (Tape and Tag 概念)[5]。現行作業中,傷票做為                     病人流追蹤要能夠成功,其實跟 START 檢傷一

            病人流追蹤的主要工具,則應最晚在傷患離開現場前                           樣,都需要平時就刻意練習。各級應變人員都需理
            被繫上傷患左手腕(或依次固定在左腳踝,右手腕與                           解,病人流追蹤不可能達到 100%,例如自行離開,

            右腳踝)。[6]                                          被親朋好友載走,甚至是被警車載走,都是可能發生
                                                              的狀況。現場救援人員也不要太糾結於傷患不是被救
              我國消防署於 2022 年設計並發放給全國消防機
                                                              護車送醫,研究顯示,都市中的嚴重外傷患者,能夠
            關統一的電子傷票(圖 9.3),上面的二維條碼可以
                                                              快速地被送到醫院比選擇用哪種交通工具與隨行人員
            被相容的手機或平板應用程式掃描後與國家救護資料
                                                              更重要,這也是傳統外傷 load and go 概念的延伸。
            庫(救急救難一站通 , 簡稱:一站通)連線。其設計
                                                              當然這裡並不是鼓吹對於大量傷病患都不管現場急救
            邏輯基於以下幾個概念 [6]:
                                                              治療只管後送,而是要提醒消防救護人員,不要因為
            ・因應現場多階段與多人作業,因此傷患的資料可以
                                                              追求 100% 的傷患動態,反而延遲了後送的時間。
              逐步添加而不要求一步到位(圖 9.4)。例如檢傷

              組長可以輸入檢傷級數,治療組員可以輸入治療項
              目,而後送組長可以輸入欲送往之醫療機構。

            ・因應掃描設備損壞或是現場網路不通,傷票保有紙
              本作業的特性,兩處可截角(圖 9.5);後送組長

              可撕取上方截角,晚一點再補輸入,而檢傷組長 /
              檢傷人員則可以撕取下方存根作為初步傷患計數之

              用。
            ・如果時間允許,現場也可以照相併電子傷票存檔,

              方便之後辨識,有助於與家屬重聚。
            ・資料可以匯入救護紀錄表 ( 僅限相容一站通之縣

              市),但是一旦進入到救護紀錄表階段,就無法在
              大傷手機或平板上添加資料,而是僅能從救護紀錄
                                                                          圖 9.3 我國消防署電子傷票
              表 app 來處理,這是因為救護紀錄表在法律上具




            86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