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戰術緊急傷患救護訓練手冊(TECC)
P. 84
09
檢傷分類
或要求,就可以在暖區的 CCP 利用「紅色」與「黃色」 是現場緊急生成的暖區,其再度變成熱區的機會就遠
區分撤離到冷區的順序。通常會這樣律定的單位,一 比事先設想好的地點高出許多。這種 CCP 會需要更
旦從暖區的 CCP 的離開後,就會直接送往冷區中停 多的維安人力,而在其中作業的救護人員更應聚精會
等的救護車直奔醫療機構。請注意,這個「冷區停等 神,保持對四周狀態的情境知覺。
點」並不見得就是大傷事件區劃中的「集結區」(眾
最後要強調的是,暖區中的檢傷作業應該放在
多車輛暫時停車等待命令的地方)。在 TECC 勤務中,
MARCH 評估與治療之後,不要一味心急著想把傷患
為了爭取時間,該救護車早已在現場指揮下,預先從
檢傷後送出。早期的緊急救護處置才是有效避免死亡
集結區駛至停等點預備快速送醫。
與失能的關鍵。畢竟暖區中的傷患其實或遲或早都是
雖然我們可以從建築物藍圖或構造上預先設想,
需要撤離後送就醫的,送醫排序其實沒有現場緊急止
哪裡適合當作暖區 CCP,但實務上,最可能發生的
血來得重要。記住!因『時』制宜的檢傷才能達到戰
狀況是,在某一區域(可以是室內或戶外)發現了大
術目標。
量受傷無法自行移動的傷患,於是現場人員想方設法
把這一個地區從熱區轉化為暖區。這種情況下,由於
三、後送檢傷 / 冷區檢傷
如同暖區檢傷要小心現場是否隨時因戰術狀況改 有傷患都會被檢傷組長檢傷後分送不同的治療區域。
變而變成熱區,冷區檢傷的第一個原則也是「安全」。 我國 EMS 通常習慣使用 START 檢傷法,在各級 EMT
假設我們前往救援的現場是一場精心布置的恐怖攻 教育訓練中都會重申與複習,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落實
擊,那麼要如何確保我們所建立的冷區除了對方射手 在平常的演練。截至 2024 年初為止,至少有臺北市
是真的打不到以外,有沒有可能還是被定時炸彈、汽 與臺南市會定期將大傷 START 檢傷與病人流追蹤融
車炸彈攻擊?冷區的人員管制有落實嗎?還是有可能 入平時的作業中複習,是值得其他縣市效仿的。
會被冒充的醫護人員或是救護人員給木馬屠城?抑或
另有一項沒被消防單位注意到的現場作業就是
傷患是否已經受到放射性物質或化學武器污染?
「現場搬運」。我國習慣由救護人員來做現場搬
綜觀我國的消防局與警察局的既有資源,目前並 運,意思是熱區作業人員 ( 如特搜隊或救援任務小組
不容易在現場建立高強度的維安措施,對於放射線與 [Rescue Task Force, RTF]等 ) 把傷患撤出熱區後,
化武偵測的能力亦有待加強。現實中能夠做到的,大 就由救護人員接手將傷患搬運上車。缺點是,由於救
概只有拉起封鎖線,以及確認冷區環境不受到對方威 護人員一到現場就會被指派去搬運傷患,所以如果沒
脅 ( 不在對方的火力射程內,或至少有足夠的掩護 ), 有定期演習或是訓練,就可能在大傷作業中忘記要成
此外,除非有事先律定的身分證明,否則不應該接受 立「治療區」作為一個緩衝區以協助排定後送的優先
來路不明的志工或是民間團體進入封鎖區域內。反觀 次序。然,如果救護能量非常充足,每個傷患一脫困
國內幾次大傷經驗中,都會有民眾自動自發地開來餐 就能送醫 ( 例如大部分的火警 ),大概也不成問題。
飲車為現場救援人員加油打氣,但從風險控管的角度 但如果傷患脫困的速度遠高於送醫,現場就會開始累
來說,由政府單位提供的餐飲資源其實會比食用突然 積傷患,若現場指揮將所有現場救護人員都運用於搬
自動出現的小蜜蜂更加安全。 運與後送,現場的急救與治療可能就落入沒人做的窘
確保現場作業安全後,採取漏斗式動線設計讓所 境。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