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106年6月消防月刊封面
P. 56

工作研討 Work Discussion










                                                              面對更多的風險,如充電站、電動車大量使用的

                                                              鋰電池、感電風險等,也建議消防單位應辦理相
                                                              關演練,產官學界也應把大巴士救援需求納入考
                                                              量,並建立車體結構與安全裝置查詢系統,以協
                                                              助消防人員執行更有效率的災害搶救及降低傷亡

                                                              事件發生(圖 8、9、10)。
                                                                   第二堂課由中華民國繩索與救援協會的何
                                                              三平博士,針對「巴士火災的滅火與逃生策略」

                                                              進行解說,因巴士逃生動線空間狹小但乘客數量
                                                              多,若發生意外,司機或導遊如何疏導乘客逃
                                                              生?在遭遇初期火災時應當如何滅火?這些問題

                                                              在飛機航空器有較周詳的應變計畫與演練,但在
                   █圖 7 嘉義縣近 5 年來大巴士事故傷亡統計。
                                                              有更多乘客搭乘的巴士上卻缺乏這類的應變作為
           位,如教育部、警政署、各縣市消防局及遊覽車                              與教育訓練,因此相關應變訓練與規劃確實有必

           客運同業公會等與會,課程內容包括嘉義縣消防                              要。何博士建議,可比照自衛消防編組方式,於
           局搶救科針對「巴士意外消防搶救單位面對的挑                              上車前將巴士乘客進行滅火班、通報班、避難引
           戰與困境」進行簡報,其中提到大巴士翻覆救援                              導、救護班、安全防護班任務編組,各組人員應
           的困難點及未來消防單位會因電動巴士的增加,                              了解意外發生時的職責,共同負責整車安全。






































                                                         █圖 9 局長黃志榮、博士何三平及理事長呂文正參與研討會開幕。
                    █圖 8 大巴士救援研討會海報。


           54   消防月刊 2017.6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