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106年4月消防月刊(全)
P. 16

專題報導 Special Report










                (一)山域熟悉性差異

                現行地方政府消防機關分隊據點設置係針
           對人潮聚集及火災潛在危害因子而設置於市街地
           區,對於山區範圍廣闊乏人居住,無法瞭解其環
           境特性及山域活動危險區域;以及對出、入山管

           制區無法掌握,對山區地形熟悉度遠較各國家公
           園管理處及林務局人員(含巡山員)、警察局之
           山地派出所員警(含山地義警)或部落內之原住

           民族為低。
                (二)設置消防分隊密度差異
                基於現行山域意外域事故人命救助處理機
                                                                                   ■執行山難救援情況。
           關,僅消防機關係屬地方自治事項,受限於縣市
           政府財政預算,山區消防據點相較於其他協同處
           理機關(如林管機關、國家公園管理機關及警察                                  1、入山資料未能及時掌握

           機關等)為少,以南投縣仁愛鄉為例,消防據點                                  相關縣市消防機關反應山域管理機關就有
           僅有仁愛消防分隊,相較於協同處理機關如南投                              關登山客入山資料往往於事件發生時,資料索取
           縣警察局仁愛分局所屬 21 處派出所、1 處檢查                           不全及未能即時傳遞,影響救援時效。
           所(另配置有山地義警)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入山定位裝備未能普及與罰則過輕

           所屬塔塔加等 4 處管理站甚少。                                       現行大多山域入山定位裝備尚未能普及於
                (三)救援時效差異                                     登山族群,一旦發生山域意外事故,發生失蹤、
                消防機關亦因據點多設置於市街地區,與協                           失聯時,往往需耗絕大時間於搜索過程;此外,

           同處理機關如國家公園管理機關、林務管理機關                              違法入山者,往往缺乏事後處罰,或因罰則過
           及警察機關,在山地鄉設置據點距離不同,於就                              輕,而無法有效抑制違法入山。
           近即時有著明顯差異,消防機關在接獲報案後,                                  3、部分登山設施及危險路段未能改善

           約於 2 小時通知動員集結至出發,與協同處理機                                縣市消防機關建議山域管理機關針對個案分
           關據點相較,前置作業反消耗更多時間。                                 析改善轄區登山設施管理,如比照美、日國家山
                (四)執行山域救援嚴重影響消防勤務之運作                          域管理機關,於轄區適當處設置山屋,以利登山

                囿於消防機關人力不足,勤務繁重,難以兼                           者及時休息,及高山症發生或受傷時能就近等候
           顧平地及山區勤務需求,排擠既有勤務及嚴重影                              救援;登山步道指標、路線、危險區調查及維護,
           響勤休;惟有強化預防管理作為,賦予特定區域                              以減少登山族群於山域間因設施缺乏有效管理,
           登山客應履行之義務,以降低意外事故之發生或                              導致發生危險,增加山域事故案件救援壓力。

           能快速掌握發生地點,進行有效救援。                                      (二)待落實人命救援分工
                四、分析中央政府山域管理(制)機關待落                               就現行山域意外事故人命救助機制之運作
           實事項                                                情形,部分縣市消防機關反應山域管理機關於第

                (一)待落實預防管理                                    一時間救援時,未能先行綜整民眾申請資訊、山




           14   消防月刊 2017.4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