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105年消防月刊4月號(全)
P. 32

工作研討 Work Discussion






























                                                     ■實體波波動示意圖。

                                                              以全國國中小學為示範,完成 3,500 多所國中小
           三、地震早期預警
                                                              學下載安裝使用,是目前新北市區域預警模式,
                (一)地震波種類                                      該系統是地震發生初期,利用鄰近震央少數觀測
                地震波主要分為表面波及實體波,實體波傳                           站的即時訊號,快速計算出地震規模、位置與深

           遞速度比表面波快,而實體波依其波動性質的不                              度等震源參數,再利用快速的通訊技術,將地震
           同可分為 P 波(Primary Wave,又稱縱波或壓縮                      資訊通報各單位,並快速預估當地的震度及破壞
           波)及 S 波(Secondary Wave,又稱橫波或剪力                     性震波到時等,因採用較多地震觀測站的資料,
           波),其中 P 波的傳遞速度大約每秒為 6.5 ~ 7                        需要較長時間計算,其震央預警盲區範圍較大,

           公里;S 波的傳遞速度大約每秒為 3.5 ~ 4 公里,                       但準確性較高,適用於距離震央較遠的地區。
           在地震時,造成地表破壞及建物倒塌等危害的通
           常是破壞性強的 S 波及表面波。

                地震早期預警發展原理是利用 P 波與 S 波傳
           遞速度的差異,利用系統偵測 P 波到達後的訊號
           來推估其後延遲到達之 S 波所造成的震動大小及

           災害程度等,如經系統分析判斷該地震屬災害型
           地震,則預警系統可搶在破壞性較大的 S 波達前
           迅速發出警訊,通知盲區範圍外的民眾採取適當

           防護作為。
                (二)地震早期預警類型
                地震早期預警類型可分為區域(regional)預
           警模式、現地(on-site)預警模式及複合(hybrid)

           預警模式。
                1、區域(regional)預警模式:                                  ■校園內區域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設置及作動示意圖。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推動「強震警報學校防災

           應用計畫」,建置區域型「強震即時警報系統」,




           30   消防月刊 2016.4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