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21_7月消防月刊-0831
P. 33

【 焦 】 點 人 物
            明,在泳客溺水的狀況演練中,每組有一名救生                           工。「當然,以當時的狀況,政府不可能用政
            員扮演溺者,兩名救生員分工合作將溺者從水中                           府本來就辦不成來總結事件。但 20 年後,起碼
            拖帶至岸邊,進行 CPR 與 AED 的施救,以達到                      我們可以思考,要求政府盡不可能盡到的責任,
            最正確與迅速的處理流程。                                    然後賦予政府多餘卻鐵定無效的權力,到底適                                     Highlights

                                                            不適當。
                                                                                                                      災 水 線 一 第 域 安 家 居 救 超 全
             八掌溪事件深刻民心
                                                                政府為強化救難橫向協調機制統合搜救力
                 然而,發生在 2000 年 7 月 22 日的八掌溪
            事件,徹底改變國內對河川救災的觀念。當天,                           量,成立了以任務編組為型態的行政院國家搜救                                    easy   專
                                                                                                                        專
                                                                                                                      國 水 上 民 訪 中 華 長 組 組 國 治 李 協 生 救 災 救 會
                                                            指揮中心,設立單一窗口,整合軍方、海巡、空                                     市 防 宣 訪 台 北 溫 美 珠 大 隊 長
            嘉義縣番路鄉吳鳳橋段有八名工人在河溪內進
                                                            勤、警察及消防等搜救資源,於 2003 年改由內
            行固床工程,沒料到,一場午後大雨導致山洪
            瞬間爆發,工人察覺有異後馬上避難,但礙於案                           政部消防署承接作業幕僚及任務。目前國搜中心
            主施壓只得繼續上工,最後有四名工人因收拾東                           設於新店大坪林聯合辦公大樓,結合消防署、衛
            西來不及逃避,受困於溪水中,透過電視台 SNG                         生署空中轉診審核中心輪值醫師共同執勤,完成

            車實況轉播可知,當時受困者手拉著手、緊緊依                           搜救一體化的目標。自民國 100 年 9 月止,國
            偎在一起,站在溪中等待救援。但因救援系統協                           搜中心共計受理人命搜救案件 6,009 件,出動空
            調不力,導致工人在受困 2 小時後死亡。第一時                         中搜救資源 16,506 架次、海上搜救資源 17,407
            間趕到現場的嘉義縣消防局中埔分隊長和隊員,                           艘次,成功救援 28,303 名待救者,足見資源整
            雖有積極參與救援,但是疏忽未帶拋繩槍和拋繩                           合的重要性。
            筒,甚至不知道有這項設備,有失專責救災人員
                                                             國際救援教練協會 推動各國建立救災系統
            應盡的義務,擔負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的責任。此
            事件透過媒體全程實況轉播,在台灣社會掀起巨                               與國際串連,也是救災很重要的一環,其中
            大輿論。「人非全知全能的存在,人所組成的政                           由聯合國認證的「國際救援教練協會(IRIA)」
            府當然也不可能全能,八掌溪事件,顯露了政府                           水上搜救的講師資格,李治國教官也進一步加
            不可能解決每一件事,拯救每一件災難的事實。」                          以理解,「台灣位屬亞熱帶區域,四面環海,島
            李治國深有所感地說。                                      內有眾多的溪川、湖泊;整年度由北至南,民眾
                                                            從事水上休憩、旅遊……等相關活動不勝枚舉;
                 在深入檢討整個事件的始末之後,時任行政
                                                            相較於國內的水上救生安全防範,則須更多的人
            院院長的唐飛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原有救難
                                                            力、物力投入。」國際搜救教練聯盟源由世界各
            指揮協調的機制太過僵化,相關的法令規定又無
                                                            國,當時,急流救生訓練是相當新的學科。此外,
            法達到事權的統一,而相關單位在面對急難的發
                                                            全球有很多的嚴重的地震和颱風,以及人為災害
            生,卻只會墨守成規,無法把握「生命無價、救
                                                            的可能性。1999 年,全球人口中約有 6 分之 1
            人第一」的原則,以致延誤救援,造成無法彌補
                                                            暴露於這些天然災害之下,在天氣有關的事件,
            的悲劇。參與該日救援的潛水教練們指出,救難
                                                            損失超過美金 550 億元。
            時必須結合水上水下以及船艇的技術,光靠直升
            機,螺旋槳引發的強大水花,將原本重心不穩的                               1970 年代,世界各國救災單位紛紛創立,
            工人們掃入水中。李治國說,整個社會如果不能                           擴張滅火以外的任務,現在則主要專攻搜救訓
            真正型塑一股尊重人命的風氣,學校無法落實生                           練;從捆綁繩索至狹窄空間、溝渠、嚴重倒塌訓
            命教育,培養對人權的尊重;官僚體系仍然「依                           練,和所有水上潛水等救援方面的訓練,並結

            法行事」,不重視人民感受,那麼類似八掌溪的                           合醫療援助,支援天然災害勤務,這也讓各國最
            事件,難保不會再度發生,因此必須進行事前分                           高救災單位陸續更新軟硬體資源。李治國說道:





                                                                                                           33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