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消防月刊2021年4月
P. 36

圖二、跨部會資料介接訪談會議


                  異中求同,用標準格式及交換機制來完成不同                            理解事件全貌,從而產生洞見調整政策,第一線
                  EMS 之間及到院前到院後的串流,在安全的基                          資料收集要省力,後線資料處理也要省力,而整
                  礎服務之上,安心的處理資料交換的議題,從非                           個過程是基於集思共好而非見責檢討,這又是一

                  即時資料到即時資訊,開啟持續改善的契機。                            個「省力及安心」的體現。

                      此外,還有更多迷人的應用系統也是今年                           不只一個典範轉移
                  重要的計畫項目,包含:數據分析統計管理系統
                                                                      2018 年首屆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競賽的
                  提供給所有對數字迷茫的 EMS 承辦人員,培養
                                                                  104 組提案中,有另一個與 EMS 息息相關入圍
                  數據應用的能力、而已經運作 5 年的 DA - CPR
                                                                  Top 10 的團隊則是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衛生福
                  品管機制,終於要有專屬的品管系統,讓所有投
                                                                  利部醫事司及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公私協力
                  身在 EMS 品管的同仁都能對所屬 EMS 的總體表
                                                                  的作品「全民守護者」App,主要是師法國際間
                  現有更及時的掌握度,從而以終為始打造自己的
                                                                  召喚群助(crowd sourcing)的方式,在 OHCA
                  藍圖。
                                                                  案件發生時,除了派遣 119 救護車,也能透過
                                                                  通訊系統召喚病人周圍的志願者對病人進行急救
                      再舉一個例子!從過去 5 年的粗資料統計,
                                                                  協助,尤其透過 CPR 及 AED 一起使用,為病患
                  全國消防機關救護出勤平均約每 1 萬次發生 1.4
                                                                  爭取較佳的康復機會。
                  次事故,每 400 件救護車事故造成 1 人死亡,
                  約 2 ~ 3 件事故會有 1 人受傷。當要更深入探
                                                                      「全民守護者」App 在 2021 年以前,只有
                  索這些事故的發生階段(如:出勤、送醫或返隊
                                                                  在臺北市推動,今年首度在雲林縣開通,而「救
                  途中),天候、時段、救護車駕駛狀態,甚至車
                                                                  急救難一站通」2022 年的計畫項目包含「志願
                  上病人危急程度等因素時,現行蒐集資料的行政
                                                                  者資料庫系統」,期望能充分借重臺北市推動 2
                  作業對於救護人員而言無疑是另一個折磨;今年
                                                                  年多的在地與外推經驗,成功地打造全國適用的
                  打造的「救護車出勤與事故管理系統」便是希望
                                                                  救人 App,除了介接衛福部公共場所 AED 公開
                  建構一個較理想的互動方式,將 119 派遣系統、
                                                                  資訊,更進一步提供 CPR + AED 混成教育及證
                  ePCR 系統及地理資訊系統既有資料串連,只需
                                                                  照管理的加值服務,中央與地方合作,讓原已
                  再收集部分變項後,管理者能更全面、更有效地





                 ︱第 04 期    2021   April  ︱  36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