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消防月刊-102年1號
P. 84
各項登山目的,不過採藥者求援的海拔高度 建議的”團體行動”的準則是一致的。
幾乎都在1,500米以下。
六、登山隊伍有無專業嚮導隨行
四、發現待救者與否及其生命徵象
▲登山隊伍有無專業嚮導隨行分析圖
▲發現待救者情形圖 上圖顯示有高達78%件次的登山活動是
在所有案件分析中有高達97%的待救者 沒有專業的登山響導隨行或僅由曾經走過該
均能被搜救隊伍發現,顯見目前不管是民間 山區的人員充當領隊,數據所呈現的事實與
山域搜救團體、義消、官方搜救隊伍等均能 許多救援者的第一印象相符。為進一步驗證
全力投入搜救行動,結合地面部隊與空中立 經驗法則,我們檢視資料庫的個案發現,有
體救災發揮救援成效。 高達60%的OHCA案件竟坐落在此區塊,
進一步分析待援者被尋獲時之生還與否 甚至發現有極高比例的此類登山活動總人數
情形,發現生還者有25人次,成功救援成 是介於1~3人,沒有充足的經驗、裝備與體
效達68%,但遺憾的是因待援者受困位置 力,貿然入山終釀成大禍。
不明、待援者本身身負重傷、天氣極端寒冷
七、發現待救者位置
致失溫、裝備不足等等因素致仍未能克竟全
功。
五、待援者有無同伴陪同
▲待援者所處位置分析圖
待援者有高達53%的比例是在山區(非
稜線或溪谷)被發現,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
▲待援者於山區待援期間陪伴情形圖 意外,因為高繞至稜線上方雖然更易被搜救
上圖顯示待援者於山區待援期間有無同 隊伍發現或實施航空器吊掛,但風險遽增尤
伴的情形,資料顯示有同伴與無同伴陪伴的 其是泰半登山隊伍未配備開山刀使其偏離登
比例恰恰是50%,但是進一步與OHCA案件 山路線前往稜線或多數山區坡度十分陡峭不
作交叉分析時得知待援者屬OHCA情形者中 利重裝隊伍(尤其是傷者)前行。
有極高的比例是分布在圖五無同伴陪伴的橫 另外我們發現在溪谷尋獲的待援者所佔
條區塊中,這樣的結果與許多登山專家強烈 比例不高可是往往發現時已失去生命徵象,
82 Fire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