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消防月刊》-107年7月號
P. 45

搶救紀實
                                                                                        Rescue Live






             險,且由3名先鋒徒手攀登至稜線後,發現後
                                                                   搶救現場指揮系統圖
             方地形更險惡,確認無法以該路線救援,加上

             前進指揮所的雷雨雹監測資訊,告知約凌晨3

             點左右會再有一波強降雨,因此於凌晨1時30

             分決定下撤。
                  清晨5時雨勢暫歇,搜救人員短暫休整

             後,兵分兩路再度分頭出發,於早上6時許,

             指揮官大隊長蔡建安,把握天空短暫雲洞,立
             即通報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申請已於機場

             待命的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直升機協助由空中

             救援,並於河床開闢臨時起降場,以利U型機
             作業。

                  終於在上午8時10分以直升機吊掛的方

             式,將最後的4名受困者救出,順利完成搶救

             任務,而於吊掛完成約10分鐘後,天空再度開
             始降雨;本次長達16小時的搶救任務,總計動

             員近30名消防人員及1架次內政部空中勤務總

             隊直升機。                                             本案施工單位若能事先撤離,且嘉義林管處亦
                                                               極盡監督之責,應能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肆、事故原因探討:

                                                               伍、結語:
             一、求救原因:

                  5月3日山區午後出現時雨量超過15毫米的                             山區救援條件嚴苛且複雜,災害事故需仰
             降雨,且24小時累積雨量超過130毫米以上,                            賴多單位的配合,才能讓事件處理圓滿,此次

             而發生溪水暴漲,造成阿里山溪疏濬工程便道                              搶救任務,指揮官能有效整合民政(村長及當

             沖毀,6名工人受困河床及2輛工程車遭沖走。                             地響導)、警政(來吉派出所及山地義警)、
                                                               林政(嘉義林區管理處)及消防單位,明確
             二、缺乏危機意識及預警機制:
                                                               分工及通力合作,才能讓長時間的救援工作延
                  梅雨季節山區午後經常出現強降雨,而
                                                               續,最後圓滿達成任務。
             造成溪流水位暴漲及區域性災情,因此河川工
                                                                   而各單位間的橫向配合,除須有完整的應
             程危險性極高,施工及監工單位本就應特別注
                                                               變機制以外,更需長時間的磨合及默契培養,
             意預防及警戒工作,除於上游預置人力觀測水
                                                               此次的救災經驗是個成功的個案,往後亦能成
             位外,更應利用中央氣象局劇烈天氣監測系統
                                                               為災害應變的模式。
             (QPESUMS),隨時掌握氣候的即時變化,



                                                                                                              43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