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3 - 110年中級救護技術員教科書
P. 293

  第十四章  核生化災難概論與演練


               在於應變初期階段,提供到達事故現場時,危險品存在及(或)辨識的確認、最初的

               行動保護距離和區域安全作業的啟動,以及尋求合格援助人員的支援(但不提供危害
               的物理或化學性質等資訊),因此可作為消防人員救災救護之參考資料。


                    救護人員抵達毒化災害現場前,應避開所有洩露物、蒸氣、薰煙和煙霧等可能危
               害物,並自上風處接近且以望遠鏡觀察現場,首先要做的是辨識毒化物質,請求相關

               單位支援,然後依緊急應變指南查詢適用於此物質的處理原則,可依下列步驟翻閱該
               指南:


               (一)黃色插頁:具聯合國四碼編號索引功能。
               (二)藍色插頁:具中文名稱索引功能。

               (三)橘色插頁:具緊急應變處理原則功能。
               (四)綠色插頁:具初期隔離與保護行動距離表功能。


               五、毒化災害管制區域


                    毒化災害現場依事故危害區域可分為熱區、暖區和冷區,毒性化學物質所生之氣
               體或粉末可能隨著空氣散播到遠處,液體可能順著低窪地勢而流動,在區域劃定以風

               向及地勢因素作考量,如指揮站應設立於上風及上坡、進入管制區應順風行及隔離區

               應設於下風處等。

               (一)熱區(Hot Zone)

                      又稱紅區、汙染區、危險區、禁區,是指被危害物汙染區域;其安全管制距離
                      隨著化學物種及洩漏火災狀況之不同而有差異,工研院定出 25、50、100、

                      200 公尺等參考距離供指揮官參考。在此區作業之人員僅作疏散及簡單的傷病
                      患照護,例如控制大量出血、脫困、簡單呼吸道維持等,在熱區中任何未穿著

                      防護衣者均視為受到汙染,必須給予除汙程序。

               (二)暖區(Warm Zone)

                      又稱黃區、中間區、汙染降低區、除汙區,包含出入口管制點及入口通道(又
                      稱除汙走廊);主要作用是提供除汙設備設立,以防止汙染之散播,必須設在

                      事故地點上風處,但仍須注意火災爆炸破片及有害氣體擴散之威脅。此區可作

                      為指揮官及救護站架設位置所在(冷區)之緩衝區域,依現場除汙設備之需
                      求,大約需要 25 公尺之距離,但考慮大量洩漏、伴隨火災及氣體擴散等,必要

                      時得加倍;從熱區出來之傷病患、救災救護人員皆應在此接受完整的除汙,以

                      清水沖洗頭髮、皮膚、眼睛等處;個人防護裝備若沾有不明粉末應以刷子去
                      除,再進行除汙以避免造成環境汙染,使用過後之水應收集後再經處理。


                                                          - 282 -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