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消防月刊-102年2月號
P. 16
電壓別之特性進行說明: 會對人體產生永久性的傷害,此即為通稱的
(一) 345KV: 感電災害,亦可稱為電擊。電氣災害種類通常
又稱超高壓線路,為利電力輸送,通常會 可以區分為感電、電弧灼傷、電氣火災、靜電
將從發電廠所出之低壓電壓提升至345KV, 及雷擊等。
主要係便於大電量長距離南北輸送,在臺灣 (一) 感電: 感電通常可分為直接觸電或間
本島上目前有三路經由南北輸送互聯的骨幹 接觸電2種,說明如下:
網路。 1. 直接觸電:
(二) 161KV: 於電氣裝置運轉時,直接與帶電部位接
又稱一次輸電線路(亦稱特高壓輸電 觸類型的感電事故。
線),是從超高壓變電所輸送電力至一次變電 2. 間接觸電:
所間之線路,多用以供給捷運、火車或大型工 當電氣裝置或設備絕緣發生劣化,造成
廠等場所使用。 內部帶電部位漏電至外部非帶電金屬部位,
(三) 69KV: 此時雖僅接觸外部非帶電金屬部位,亦會造
又稱二次輸電線路(亦稱超高壓輸電 成感電事故,這是因為絕緣劣化所造成的。消
線),通常是一次變電所輸送電力至二次變電 防人員處理電線桿火警或電線掉落案件時,
所間之電線或大用戶取自備變電所之電線,亦 如不慎接觸絕緣部位而遭電擊時即屬於間接
有是小型水力電廠電力輸送至一次變電所等 觸電。
之輸電線路。 另外為因應石油能源有限之情形,大多
(四) 22.8KV: 數車商相繼推出油電混和車(或稱油電複合
一般常見之輸配電線,多採地下化電纜 車)或電動車。此類車輛特色係於低速行駛時
方式,通常以方形桶設置於地面或採支撐物 倚靠車輛本身電力供給行駛之動力。為提供
架高。 低速行駛動力,車上皆裝設有高壓電線,為俾
(五) 11.4KV:
一般常見之輸配電線多為11.4KV,於
都市地區與22.8KV電線相同,多採地下化
電纜方式,其餘大部分地區仍為架空裸線,
11.4KV一般多供給小型工廠或大廈使用。
(六) 110V或220V:
高壓電經再次降壓後至110V或220V,
由輸電設備處配線供一般家庭使用。
二、電氣災害種類:
▲ 圖2:油電混和車高壓電線(箭頭所指橘色線路)
人體的一部分接觸到外放電流(例如電
線外表龜裂導致漏電)時,會有某種程度電流
通過人體,此電流若在某一範圍以內,對人體
尚不會造成嚴重危害;倘若超出某一範圍,即
可能造成可復原性的傷害;若幅度再增大超
出特定範圍時,且接觸電線影響時間過長,就
▲ 圖3:油電混和車車體外表標示
14 Fire Safety 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