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消防月刊-101年2月號
P. 112

火聖廟
                 ▲





































                    「火正」一職,專門管理火種,祭祀及觀                           工,早期臺北市郊區有許多礦坑,附近座落著

               察火星的運行。火神台地勢較一般廟宇為高,                              不少供奉火德星君的小廟,礦工常常前往祭拜

               主要是便於觀星象,且在當時洪水氾濫的環境                              火德星君,以祈求避免礦坑爆炸意外之發生,
               之下,把珍貴的火種完整地保存下來。因此,                              惟隨著採礦事業之沒落,礦區附近的火德星君

               閼伯可謂中國歷史上因有功於保留火種,為百                              小廟,亦隨之步入歷史。臺灣光復後,陳氏

               姓世代相傳而有文字記載和廟宇祭祀的第一                               家族曾在自家煉煤廠提煉熟煤的過程中,發現
               人,被尊稱為「火正始祖」,商丘此地也被稱                              一個人形石頭,由於該人形石頭係經烈火鍛煉

               為是「火文化」的發源地。                                      而成,因此被當地民眾尊奉為火德星君。陳氏

                                                                 家族後來集資將「有應公廟」擴建為「火聖
               三、臺北市火聖廟:
                                                                 廟」,世代供奉此座神像,祈求平安。(註:火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延吉街的火聖廟供奉
                                                                 聖廟的主神誕辰是在農曆9月12日,與火德星
               火德星君,是全臺唯一以火德星君為主神的寺
                                                                 君誕辰不同。)
               廟。據稱火聖廟的前身原是「有應公廟」,約
                                                                     有關臺灣火神廟的典故應該可以追溯至
               於清道光年間(西元1821~1850年),由陳順
                                                                 清代。清代由於科學文化仍較為落後,對於
               合所興建,陳順合為現任臺北市議員陳錦祥的
                                                                 許多火災無法利用當時的科學認知來解釋,加
               祖先。
                                                                 上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火神觀念,故認為火災是
                    日治時期臺灣民間祭拜火神者主要為礦




         110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