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105年9月消防月刊
P. 33
Work Discussion 工作研討
有效率的
暢通病患呼吸道小工具
Small tool for effectively opening up a patient’s respiratory tract
■文/臺北市政府消防局 高睿偉
■圖/高睿偉提供
前言
是車上準備一個小墊枕,置放於患者肩頸底下,
EMT(緊急救護技術員)到院前實施緊急救 使病患呈一下巴過度前仰之嗅吸姿勢(等同於壓
護處置的流程,不外乎叫、叫、A、B、C、D、E, 額抬下巴之暢通呼吸道姿勢)。期望經此小墊枕
其中又以 A(呼吸道處置)為首要項目,若沒有 輔助,於救護現場不費力且有效率暢通病患呼吸
良好暢通的呼吸道,便會影響病患的呼吸效率, 道,大大改善病患呼吸問題。
輕者,造成低血氧、意識不清;嚴重者,進而導 醫院端進行急救時,醫護人員 BVM 給氧採
致心肺功能停止(OHCA);反之,可使病患有 兩人一組,一人打開病患呼吸道,並緊扣 BVM
效進行氧氣交換,減少因缺氧而造成的頻脈、緩 Mask(甦醒球),另一人負責擠壓甦醒球。EMT
脈等心律不整及腦部病變,故到院前如何有效維 出勤實則不然,BVM 的操作往往只有一人,給
持呼吸道暢通,對於 EMT 而言,實為重要且具 氧顯得較為費力,且效率明顯低於醫院端,此時
有挑戰性的任務。 若有小墊枕加以輔助,勢必有效降低人力,提升
急救效果。
一、案起緣由
二、原理
救護人員執行救護勤務,遇有意識不清、昏
迷、OHCA 病患時,於呼吸道處置在現場人力不 將小墊枕置於病患肩頸部,使其頭頸部如同
足(通常出勤人數為兩人)狀況下,使用 CE 手 施以壓額抬下巴之後仰姿勢,使其呼吸道打直暢
勢,暢通病患呼吸道,顯得費力且因個人手勢差 通,減少呼吸阻力,提高氧氣及二氧化碳交換效
異,造成效果不一,進而降低急救效率。 率。
為此,後港分隊遂提一構想,於急救包或
消防月刊 2016.9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