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103年消防月刊 7月號 (全)
P. 56
Fire Safety Monthly
(一)海底地形作用: 此時,如有人在岸邊、防波堤或礁岩上
外海的風浪或長(湧)浪,移到當地的 捕魚、垂釣、戲水、觀浪、巡視,則很容易
岸邊時,由於受到海底地形的作用,以致形 被突起的海浪捲入海中;避免災害發生的唯
成區域性的近岸流,再與當地岸邊的海水相 一方法,就是遠離此危險區域。
互作用,引發共振現象而產生更大的巨浪。 (二)突然發生型:
(二)大陸棚效應: 猶如1隻正常的狗突然張口咬人一樣,
外海的長(湧)浪移到變淺的大陸棚 這種「瘋狗浪」最具危險性。
時,因為長(湧)浪的相位速度變慢,其波 此類型的「瘋狗浪」,是由於受到外洋
峰受到後面接踵而來的波浪之擠壓,將會變 的颱風或盛行的東北(或西南)季風之吹拂
得更高峻;當高峻的長(湧)浪移到岸邊 作用而引發長浪(湧浪)所造成的。通常發
時,其振幅不僅變大,而且其波峰也變為更 生在海上平靜、無風,或僅有微風,且風浪
高漲,終致呈現陡峭的驚濤駭浪。 不大之時,在岸邊突然出現一道大巨浪,於
(三)近岸流共振效應: 是漁民、釣客、遊客或觀浪者,往往來不及
當外海的長(湧)浪移到近岸時,若遭 走避而被捲入海中。因為事發之前,海面沒
逢變化多端的近岸流,則會形成更高峻的長 有任何的徵兆,是很難預防的。
(湧)浪,並快速向岸邊推進,甚至與當地 102年11月9日發生在東北角地質公
的近岸流產生共振效應,就在磯岩或防波堤 園的「瘋狗浪」事件,以及76年9月8日
或岸邊,形成更高大的猛浪。 上午,位於巴士海峽的「傑魯得」颱風正
簡單的說,「瘋狗浪」的成因及發生機 向臺灣南端接近中,屏東縣林邊鄉水利國
制就是「風向」配合當地的「地形」所致。 小師生赴恆春半島南端的貓鼻頭舉行校外
一般而言,長(湧)浪在大海中是不易被察 教學,一陣強風巨浪(颱風前的湧浪-俗
覺的,但一移到海岸邊時,因受到地形效 稱瘋狗浪)將9個小朋友捲入海中,雖經
應,常常會出現3至5公尺以上的巨大浪高; 消防人員緊急搶救上岸,仍回天乏術(陳
尤其當外海的風浪不顯著時,更容易讓在磯 正改,100年),這2個案例均是屬於此類
岩或防波堤或岸邊的釣客、戲水或觀浪的遊 型;所以這類型的「瘋狗浪」,我們必須
客們,失去戒心及警覺性,而造成「落海事 要特別注意。
件」,所以才顯得「瘋狗浪」之可怕。
五、臺灣地區瘋狗浪的好發季節及
四、瘋狗浪的類型 危險地區
發生在臺灣周圍海域的瘋狗浪,大致可 依據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資料庫所
分成2種類型: 蒐集的浪襲事件加以分析,臺灣地區在近14
(一)隨時出現型: 年來(98-102年)共發生263件瘋狗浪襲
像處於瘋狂狀態的瘋狗一樣,隨時會咬 擊案件,平均每年約有19件;全部有409人
人;這種類型的瘋狗浪很兇猛,其「浪高」 遭受浪襲而落海,平均每年有29人因而傷
不僅高峻,而且不斷地襲擊海岸,以致在岸 亡。其中有33件(佔13%)係發生在颱風
邊、防波堤或礁岩上,隨時會激起很高大的 警報發布期間。另外,臺灣北海岸及東北角
浪花。 沿岸一帶,遭遇瘋狗浪襲擊而導致落海之次
數和造成人員傷亡之人數,高居全國之冠。
(詳見表1及表2和圖5)。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