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消防月刊8月號
P. 58

 搶救紀實
 RESCUE RECORD
 到院後醫護人員接手檢傷,總計院前輸注 了 400cc 0.9% 生理食鹽水。檢傷後發現患者 體溫已降至 37.5 度、意識清醒 GCS15 分,可 以跟護理師及家人正常對話,生命徵象正常, 但因手指麻有合併換氣過度症候群,檢傷結果 降為 2 級。
▲ 圖為患者送到醫院後的狀況
貳、關於到院前降溫的探討
當人體體溫不正常上升且無法排除,可能 會造成生理上的障礙及產生熱傷害;當體溫超 過 41 度時,更可能造成蛋白質的變性及器官 的傷害。處理熱傷害,最重要的就是快速降低 核心體溫,避免傷害繼續。
內政部消防署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中 提到:「健康或年輕人在溼熱環境下從事重度 勞動性工作、劇烈運動,會產生大量熱,身體 來不及排除而造成運動型中暑。臨床上核心體 溫超過 40°C及中樞神經異常(躁動、嗜睡、抽 搐、昏迷)時,即應高度懷疑為中暑。無汗症 不一定會表現出來,約有一半的運動型中暑仍 會繼續出汗。」熱急症處置原則為:「儘速將
核心體溫降至 39°C以下及維持生命徵象。降溫 方式包括將病患裸身噴以微溫的水或擦拭,可 用風扇散熱,或放置冰袋於腋窩、頸動脈、股 動脈處以加強散熱。在救護車內將冷氣開到最 大,也是好方法。即使病患體溫已明顯下降, 依然應立即送往醫院。熱急症病患輸液治療 時,應注意避免過度灌注,因當體溫下降時可 能因體液的重新分配而造成肺水腫。」
回顧目前的文獻,在有限的證據內,最好的 降溫方式為冰水浴(Cold water immersion), 但有很多空間與操作上的限制,故其他降溫 方式也需考慮,如上述於腋窩、頸動脈、股 動脈處放置冰袋,且於身體噴灑冰水是合理 的選擇。
院前環境裡,救護車上僅配有冰敷包而無 冰塊,如需要冰塊製成冰袋來降溫需視現場狀 況,未必每次都拿得到。且文獻資料顯示:「化 學冷敷袋(CCP)的冷卻速度不合格,不應用 作主要的冷卻方法。」
筆者經驗裡,救護車上的冰敷包容易因為 車上晃動而導致冰敷包受撞擊結塊無法使用, 因此在大動脈處放置冰袋需視現場資源隨機處 置,如本案中的救護員請旁觀者採買冰礦泉水 則為成功利用周遭資源積極降溫的案例。
另外,患者如為女性,是否也要剪開衣物 沖水才有效果?文獻資料提到可以「用冷濕毛 巾覆蓋患者身體皮膚上。」因此如果現場有 冰水(或冰礦泉水),只要患者不是穿著不透 氣的衣物,只要將貼身衣服沖濕就有效果。這 方法依賴蒸發,如果環境濕度高而限制蒸發效 果,可以使用風扇等方法吹到患者身上,增加 傳導性熱量,而且冷濕毛巾覆蓋皮膚的冷卻速 度已達到每分鐘攝氏 0.11 度,接近目前最快的 冷水浸泡(CWI,cold water immersion)降 溫速度(每分鐘下降攝氏 0.22±0.11 度)。
 53






















































































   56   57   58   59   60